中国人自古就有产后坐月子的习俗,古人还总结出一套传统月子观念。经过现代科学理论的检验,这些传统中的多数还是很有道理的,但也有些观念并没有科学依据,甚至是错误的。如果依然按照这些错误观念去做,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没有益处。因此科学坐月子,首先要纠正下面一些错误的月子观念。到月子中心坐月子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
错误观念1:坐月子要门窗紧闭,身体捂得严严实实
有的新妈妈在坐月子时,家人把屋子封得很严实,不仅门窗紧闭,连窗帘也要拉上,即使是炎热的夏季,也要长衣、长裤、帽子、围巾一起上,说是怕“受风”,这种做法俗称“捂月子”。其实这样做对新妈妈和宝宝都是及其不利的。室内空气不流通,污浊的空气对新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是有害的。分娩后妈妈的身体虚弱,需要有新鲜的空气以消除疲劳、恢复健康。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,不仅需要充足的营养,也需要良好的环境,应当在空气新鲜、通风良好、卫生清洁的环境中生长。尤其在夏季,门窗紧闭,必然造成室内潮湿,产生大量细菌,侵害人体。新妈妈和宝宝处于身体虚弱、娇嫩时期,抵抗力差,经不起细菌的侵蚀,极易生病。
坐月子时可以比平常适当多穿一点,但是没有必要捂得太多太严,夏季更不要穿得太多,否则汗液不能蒸发,影响身体散热,很容易造成产后中暑。产后中暑的情况每年均有发生,而中暑不利于新妈妈的身体恢复。无论妈妈还是宝宝,都需要阳光的照射。只有经常晒太阳,身体的新陈代谢才会正常。如果把自己捂得过严,整日不见阳光,会阻碍新妈妈的恢复和宝宝的发育。如果宝宝长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,还容易患佝偻病。因此,每天应至少保证开窗通风1小时。通风的时候,妈妈和宝宝可以暂时去其他房间,这样就能避免对流风直吹身体了。
错误观念2:坐月子要卧床休息,尽量少下地活动
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分娩后必须卧床休息,要躺上1个月才能出房门。有些新妈妈产后一直不下床,为宝宝喂奶也采取卧位。其实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,产后都需要早下床活动,以防止下肢血液循环不畅,造成下肢静脉血栓。长期不下床活动,下肢肌肉还可能产生失用性萎缩,给今后正常生活造成麻烦。因此,正常分娩后24小时就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恢复性活动,并及早下床活动,做产褥期保健操与产后形体恢复操。积极的锻炼不仅有助于子宫的恢复,还能促进盆底、会阴肌肉弹性的恢复,对产后性生活有益。不过,产后身体比较虚弱,活动量要适当,不可进行剧烈运动,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,避免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。
错误观念3:坐月子不能梳头,不能洗头、洗澡
传统观念认为坐月子不能梳头,否则头发会大量脱落;也不能洗头、洗澡,否则会因为“受风”而头痛、生病。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在怀孕期间,由于激素的作用,头发的正常生长周期延长了,头发会显得比孕前要多;而分娩后,激素水平急速下降,会有较多头发脱落。这是正常现象,并不是因为梳头、洗头所引起的,待激素水平平稳以后会逐渐恢复正常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不会对梳头、洗头有所顾虑了。新妈妈分娩后汗腺分泌十分活跃,大量汗液留于皮肤表面,影响哺乳时的卫生,也影响新妈妈的情绪,因此洗澡更是不容忽视。古人不具备良好的洗澡设备和条件,现在多数家庭都有淋浴器、浴霸、暖气等,分娩后3-4天就可以进行淋浴(剖腹产的新妈妈可在术后7-10天进行淋浴)。清洗身体后会感到神清气爽,有利于恢复精神,解除分娩后的疲劳。要注意洗澡一定要用温水淋浴,不可盆浴,脱穿衣服应避免受凉,洗澡时间不宜过长,浴后尽快擦干穿衣。
错误观念4:坐月子不能刷牙
过去老人们常说,“坐月子刷牙会造成牙齿酸痛、松动,甚至脱落”。其实,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。新妈妈不但要每天刷牙,而且要至少每天早晚刷两次牙。月子里进食往往是一日多餐,而且营养丰富。如果不刷牙,食物残渣就会积存在牙缝,造成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,引发蛀牙、牙龈炎、牙周炎等。因此新妈妈们不仅要刷牙,而且要比平时更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,最好每顿饭后都刷牙,平时吃完东西后应马上漱口。要注意的是,有些新妈妈产后会有牙齿松动现象,刷牙应用软毛的优质牙刷,还要注意用温水刷牙。